第995期 2024/10/11
如需引用本署圖文,請原圖文轉載並註明出處,請勿重製、刪減或修改內容
本期提要
-
1.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怎麼訂?有請專家來說明
現代人重視健康,對於每天要吃下肚的食品,更有一定的要求!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針對市售食材進行抽檢,定期發布市售蔬果農藥殘留監測結果,但總有一些餐廳、超市及賣場通路因監測結果超標而榜上有名,讓消費者擔心,若把這些超標產品吃下肚對身體有無影響?會中毒嗎?食藥署邀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的顏瑞泓教授來為大家解惑。
|
農藥殘留容許量,確保農民正確使用農藥
顏瑞泓教授指出,衛生福利部針對農產品上的農藥殘留定有「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這是一種行政管制值,也是農產品的生產標準,目的是確保農民在田間耕作有正確使用農藥,並遵守安全採收期規定。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風險控管手段。此外,MRL的數值會參酌國際間標準,亦會參考國際評估原則,根據最新發布之毒理評估結果,並考量作物栽種及生產時病蟲害防治需求,及評估國人對各類農作物攝食量之累積風險而進行研訂。只要符合殘留容許量標準,並不會有食安的問題。
|
 |
隨著現代精密儀器檢測技術進步,在作物上檢測到農藥殘留,難以避免。顏瑞泓教授表示,其實,有殘留並不直接等於有危害!因為,所謂的MRL是農產品生產的標準,並非評估農藥殘留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基準,且MRL距離人體危害界限,還有百倍、甚至千倍距離。因此,是否會對人造成影響,關鍵在於量!
|
食藥署也強調,未來政府將持續對農藥殘留把關,希望透過風險的管控,確保民眾能食得安全又安心。
文字撰寫 | 遠見編輯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