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馬鈴薯
新鮮馬鈴薯塊莖配糖體含量約為20~100 ppm,對人體無危害,但當馬鈴薯發芽或因儲存不當造成馬鈴薯白澱粉轉為葉綠體,將造成配糖體生物累積,含量高於200 ppm時,可能引起中毒之症狀。
預防方法
1. 馬鈴薯需低溫且乾燥儲藏,並儘早食用,發現發芽之馬鈴薯應丟棄,不得食用。
2. 遇到綠色之薯條或馬鈴薯類之產品應丟棄。
台灣實際中毒案例
102年,民眾至連鎖餐飲店攝食薯條(綠色)後,出現嘔吐、腹痛、腹瀉、言語困難及發癢等症狀,食餘薯條經檢驗,檢出配糖生物體1,497 ppm。
參考資料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5476)
2.WHO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http://www.inchem.org/documents/jecfa/jecmono/v30je19.htm)
3.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4),102年食品中毒防治與宣導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