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1049期 2025/10/24 如需引用本署圖文,請原圖文轉載並註明出處,請勿重製、刪減或修改內容

本期提要

  • 一、掌握食安重點,安心享用草仔粿

          草仔粿是臺灣傳統節慶與民間日常不可或缺的糕點之一,常見於清明節或拜拜儀式中,濃濃的草香與Q彈的外皮總讓人一口接一口。除了好吃,對草仔粿的製作方式與保存方法,民眾也要多加注意,才能吃得安心。



          草仔粿因獨特的糯米外皮與豐富內餡而深受大眾喜愛,其綠色外皮是以清明時節常見的「鼠麴草」為材料,現今也有人以艾草或青草汁取代。然而,草仔粿屬於高水活性食品,保存不易,若存放不當,可能會導致變質或影響風味。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教授兼健康照護學院徐國強副院長,分享草仔粿的選購與保存技巧,讓消費者在享用美味傳統小吃的同時,也能確保食品安全與最佳口感。

    食用注意事項
          徐國強副院長表示,草仔粿雖然好吃,但在食用上仍有一些小細節需要注意。首先,由於外皮通常以糯米粉及在來米粉製成,因糯米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或消化困難,腸胃功能較弱或年長者,建議適量食用;另外因草仔粿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糖尿病患者,也應控制攝取量。

    保存與加熱技巧
          如果當天吃不完,應將草仔粿冷藏於4℃以下,可延長保存1~2天;冷凍則可保存約1週,但必須確保完全冷卻後再放入密封袋中冷凍,避免水氣造成冰晶結塊。復熱方式建議以電鍋蒸熱,約10~15分鐘,使內餡與外皮皆能均勻加熱,維持最佳口感;若以微波爐加熱,建議在粿上蓋濕紙巾,避免外皮乾硬。

    選購前必知食安重點
          
    而判斷草仔粿是否新鮮,可從外觀與氣味下手。新鮮草仔粿表面光滑有彈性,無異味、無黏手現象。若發現表面泛白、出水、變硬,甚至出現酸味或發霉,皆為變質跡象,應避免食用。

          最後,徐國強副院長提醒,傳統市場與糕餅店常可見販售草仔粿,民眾在選購時,建議挑選信譽良好、販售環境整潔且具完善保存設備的店家,並留意相關產品標示與製造商資訊。同時,不購買來源不明、氣味異常或外觀有異的產品,以確保食用安全。
    回上一頁

食品藥物管理署 更多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訂閱/取消電子報

l 個人訂閱: 便民服務 > 訂閱電子報 > 輸入e-mail >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管制藥品簡訊
l 團體訂閱: 便民服務 > 下載專區 > 其他下載 > 團體訂閱管制藥品簡訊申請單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每週告知您食品、藥品、化粧品、醫療器材等時事新知。
管制藥品簡訊:每季告知您管制藥品的國內、外新知與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