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English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雙語辭彙
常見問答
為民服務信箱
衛生局專區
RSS
大
中
小
關鍵字搜尋
站台
站外
搜尋
進階搜尋
熱門關鍵字:
食品添加物
營養標示
非登不可
基因改造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script狀態。
選單按鈕
全站搜尋
公告資訊
本署公告
本署新聞
維護公告
活動訊息
預告法規沿革區
食藥闢謠專區
食藥膨風廣告專區
本署徵才
重大政策
科技計畫
招標資訊
新聞API服務
國際與兩岸會議及研討會
機關介紹
署長介紹
業務介紹
使命、願景與目標
機關聯絡資訊
業務聯絡資訊
署徽設計說明
本署諮議或審議任務編組委員名單
業務專區
食品
藥品
醫療器材
化粧品
區管理中心
管制藥品
研究檢驗
實驗室認證
製藥工廠管理(GMP/GDP)
企劃及科技管理
通報及安全監視專區
邊境查驗專區
法規資訊
組織及處務類
藥品、醫療器材及化粧品類
食品類法令規章
藥廠GMP相關法規
實驗室認證管理
GTP相關法規
規費與其他類
修法專區
檢驗類
管制藥品類
科技計畫執行作業相關法令及規定
便民服務
食品藥物開放資料平臺(OPEN DATA)
為民服務信箱
下載專區
廣告申請
常見問答
問卷及民調
訂閱電子報
政風園地
文宣品下載專區
旁聽專區
請託關說登錄專區
違規食品、藥物、化粧品廣告查詢
簽審系統排除錯單人員資料
出版品
新出版品消息
圖書
期刊
歷史資料
出版品訂購
食品藥物管理署年報
政府資訊公開
遊說資訊專區
法規資訊
施政計畫及施政績效
業務統計及研究報告
預算、決算書、會計月報及會計制度
補助案件及相關規定
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出國報告
現代化食品藥物國家級實驗大樓暨行政及訓練大樓興建計畫
行政指導有關文書
營業及非營業基金執行成果
本署涉及全民利益之任務編組委員利益自我揭露與涉及食品標準訂定之會議紀錄
內部控制
勞基法例假七休一例外規定專區
檔案應用
個人化服務
加入會員
人民申請案件
藥證查詢系統
校園食材
農藥殘留容許量申請案查詢
為民服務信箱
:::
期刊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藥物食品分析期刊(JFDA)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管制藥品簡訊
:::
目前位置:
首頁
>
期刊
>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藥物食品分析期刊
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管制藥品簡訊
第970期 2024/04/19 如需引用本署圖文,請原圖文轉載並註明出處,請勿重製、刪減或修改內容
本期提要
1.緩解便秘,常用瀉劑看過來!
分秒必爭的忙碌生活中,許多人連蹲馬桶的時間都覺得奢侈!再加上飲食不均衡,不少人都有便秘困擾,常需借助藥品幫助才能排便。究竟瀉劑有哪些種類?有何注意事項?快跟著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一起來長知識吧!
瀉劑分為刺激性瀉藥、鹽類瀉藥、膨脹性瀉藥、高滲透壓瀉藥以及濕潤性瀉藥,市面上也有藉由不同機轉類型相互搭配的複方產品,有時也會添加具輔助緩和瀉下作用或健胃成分。以下簡單介紹五種常見的瀉劑。
一、刺激性瀉藥:
直接作用於結腸,促進蠕動而產生排便效果,常見成分有bisacodyl、picosulfate及蓖麻油、番瀉葉、蘆薈、大黃、美鼠李、牽牛子等。其中bisacodyl作為內服劑時,常設計成腸溶錠,即必須整顆吞服不能咬碎或磨粉。刺激性瀉藥建議於晚上服用,可於次日清晨產生排便效果。此類藥品可能導致水瀉、腹痛、脫水,若有腸胃道阻塞、腹痛、噁心、嘔吐者應避免使用。刺激性瀉藥有時被濫用於減肥,雖脫水可造成短期體重下降,實際上無法抑制卡路里吸收,並不能幫助減重。
二、鹽類瀉藥:
常見的成分有magnesium hydroxide、magnesium oxide等,可刺激腸道水分分泌。然而,鹽類瀉劑可能引起電解質不平衡,若腎臟功能不好或充血性心衰竭的病人要特別小心,需經醫師評估後使用。
三、膨脹性瀉藥
:
可吸收水分並膨脹以幫助排便,常見的成分有psyllium husk、calcium polycarbophil、Polyethylene glycol等,此類藥品作用較緩慢,服用時須搭配足夠的水分(至少240毫升水)。由於吸水膨脹的特性,因此腸胃道阻塞、腸胃道潰瘍、狹窄或粘黏的人應避免使用。
四、高滲透壓瀉藥:
利用藥品的高滲透壓使腸道水分增加、刺激腸道蠕動,常見的成分有lactulose以及局部作用於直腸的glycerin栓劑或浣腸劑等。使用此類藥品於局部時,應待便意強度持續後再排便,否則若稍有便意即如廁,可能將藥品完全排空而失效。
五、濕潤性瀉藥:
利用介面活性劑的原理,促進腸道油水混合,使糞便軟化易排出,常見成分為docusate sodium。此類藥品較溫和,多與其他類型瀉劑搭配成複方製劑,極少見單方製劑。
使用瀉劑常見腹瀉、腹痛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更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與水分缺乏,嚴重者可能導致身體機能異常,甚至器官受損。因此,瀉劑只可暫時緩解便秘,應避免過度或不正確使用,一旦排便正常就應停藥。
食藥署提醒,對抗便秘最好的辦法還是回歸正常作息、增加膳食纖維、水分及運動來改善便秘。如改變飲食習慣及運動仍無法改善便秘的症狀,則應及早請醫師診治,切勿持續依賴瀉劑,以免延誤潛在疾病之治療。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script語法,請點選下列網址訂閱/取消電子報:
訂閱/取消電子報
l
個人訂閱:
便民服務 >
訂閱電子報
> 輸入e-mail >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管制藥品簡訊
l
團體訂閱:
便民服務 > 下載專區 > 其他下載 >
團體訂閱管制藥品簡訊申請單
•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每週告知您食品、藥品、化粧品、醫療器材等時事新知。
•
管制藥品簡訊:每季告知您管制藥品的國內、外新知與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