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分支 |
精進我國食品安全科技研究 |
經費來源 |
科技預算 |
計畫編號 |
MOHW109-FDA-F-114-000374 |
計畫中文名稱 |
食品中塑膠微粒之風險研究 |
計畫摘要 |
隨著科技進步,塑膠類產品之使用已廣為普及,然塑膠製品可能因使用目的(如塑膠微珠)、使用方式或塑膠廢棄物處理不當而導致塑膠廢棄物流布於環境中,隨著物理、化學性分解而產生塑膠微粒,再由環境中帶入食品供應鏈。此外,食品製作過程中也可能因為其製造或盛裝之塑膠類接觸物質而導致食品受到塑膠微粒之污染,依美國研究結果顯示,暴露於塑膠微粒中將影響海洋生物體內激素平衡、干擾肝臟功能及能量代謝,且可能會誘導發言、增加氧化壓力,誘發細胞凋亡,進而導致組織纖維化、癌症等情形。然而,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及聯合國的報告皆指出目前尚無塑膠微粒在體外細胞或囓齒類動物進行毒性效應之研究,而於毒性動力學方面亦僅針對塑膠微粒之吸收及分布,缺乏代謝和排泄數據,為近年國際間關注之環保及健康議題。且國際間尚無針對食品中塑膠微粒含量訂有相關規範,科學界針對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危害效應及暴露風險皆尚無明確共識與可參考之風險評估方法。因此,為建立並了解食品中塑膠微粒可能帶來之健康風險,本計畫擬蒐集國內外針對塑膠微粒健康風險評估相關文獻及國際管理規範,再以市售包裝飲用水進行背景值調查,並依研究之成果,提出政策性建議,及風險溝通資訊,以供本署未來規劃相關政策使用。 |
研究內容(應包含 右列所有項目) |
一、蒐集國內外針對塑膠微粒健康風險評估相關文獻及國際管理規範(包含塑膠微粒毒理資訊、檢驗方法及健康風險評估模式…等),並於研究報告中呈現國際比較結果。
二、二、 針對市售直接與食品接觸之塑膠容器、器具及包裝等產品如包裝飲用水、茶包、咖啡包或紙杯、環保杯等進行塑膠微粒之背景值調查,樣本數至少30件。
三、除前述項目二中所執行之塑膠微粒含量及其相關污染物檢驗部分外,其餘項目皆屬主要部分,應由得標承作單位自行履行,不得分包。
四、於期中報告完成15件樣本檢驗分析,並完成「市售食品含塑膠微粒背景值調查與健康風險研究之可行性評估」初步研究報告乙份。
五、完成風險溝通說帖1份,提供主管機關參考運用。
六、計畫成果於當年度至少寫成1篇可投稿之國內外壁報論文,或配合本署追蹤後續撰擬及投稿進度,並適時於計畫成果報告中提報發表。
本計畫研究成果歸本署所有,惟相關研究數據資料經本署同意後可供學術研究之用,如作為學術論文發表之研究材料,需適時於計畫成果報告中提報,學術論文版面含誌謝欄者,須明確提及經費來自本計畫,研究成果之相關運用如屬本署及承作單位共同之創作,需明列本署機關名稱及參與人員。
七、彙整本計畫所有工作內容及成果,完成年度研究成果報告1份。
八、計畫管考作業與成效評估及其他配合事項:
(一)配合管考作業提報相關執行進度及成果資料,包含追蹤本年度執行項目辦理情形後續成效(研析政策或產出管理建議者須於期中、期末報告說明對社會影響之論述,經費來源屬新興政策額度綱要計畫者,須說明產業效益)。
(二)協助食品藥物管理署回應輿情,即時提供相關資料。 |
擬解決之問題 |
我國尚缺乏國人飲食中塑膠微粒之暴露現況。 |
預期成果 |
彙整各國目前針對塑膠微粒之管理現況,並以實際調查之方式,了解國人購買之包裝飲用水、茶包及包裝容器具暴露塑膠微粒之情形。 |
計畫性質 |
新增 |
計畫期程 |
一年期 |
經費 |
總金額: 950 千元(經常門: 0 ; 資本門: 0) |
第一年經費上限 0 千元 |
第二年經費上限 0 千元 |
第三年經費上限 0 千元 |
成果歸屬 |
國有 |
需進行性別 分析研究 |
否 |
採購依據 |
政府採購法 |
招標資格 |
第13款(適用學術及非營利組織,可於審查後要求廠商修改計畫書),暫不需繳交經費分析表。 |
決標方式 |
單項 |
投標廠商簡報 |
是 |
備註 |
單一 |
聯絡人及電話 |
組別:食品組 姓名:喻世青 電話:02-27878069 |
期中應辦理事項 |
繳交期中報告紙本及電子檔並上網登錄於GRB系統。
1.繳交期中報告紙本及電子檔並上網登錄於GRB系統。
2.依期中報告繳交前應完成工作項目表內容。
3.完成15件樣本檢驗分析,並完成「市售食品含塑膠微粒背景值調查與健康風險研究之可行性評估」初步研究報告乙份。 |
付款方式 |
第一期30%、期中40%、期末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