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期 2024/06/14
如需引用本署圖文,請原圖文轉載並註明出處,請勿重製、刪減或修改內容
本期提要
-
1.染髮一族看過來!醫師帶您透視染髮原理
許多人都有染髮經驗,目的多是為了換新造型或遮蓋白髮。由於坊間有許多關於染髮會傷害身體的傳聞,因此,號稱天然染髮的「植物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是,這真的不會對頭髮與身體造成影響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蔡逸姍醫師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
認識毛髮組成與染劑特性
蔡逸姍醫師指出,毛髮是由鱗片層、皮質層和髓質層組成,其中,鱗片層是由多層鱗片構成,覆蓋在毛髮表面,保護髮幹。染髮的過程是將染劑中的顏料或化學物質穿透鱗片層,進入皮質層,從而改變髮色。不同程度的染髮,如半永久或永久性染髮,主要是因染劑成分不同,導致染劑附著在毛髮的深度不同。
|
|
許多髮廊店家有一說法:「染髮會傷髮質,所以一定要當天護髮」!蔡醫師表示,染髮與護髮(修護頭髮毛麟片)是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無需硬性規定在同一天處理。而店家建議48小時不洗頭,是為了讓染劑穩定附著、減少毛鱗片傷害及頭皮刺激。若真想洗頭,可用較溫和的洗髮精,減低頭皮或頭髮傷害。
|
號稱天然染劑,仍會造成過敏
為了健康,有些人會選擇植物染或礦物染,以避免PPD(對苯二胺)等化學成分。然而,「天然」並不意味完全無害,某些號稱天然染劑仍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像是黑娜(henna,指甲花),是用指甲花的葉子製成,在印度多用於彩繪身體的天然色料,也常發生皮膚過敏。蔡醫師指出,曾有民眾使用號稱天然的染髮劑而導致頭皮發癢、起紅疹,甚至長水泡而前來就醫。
|
因此,無論是植物染還是化學染都有過敏風險,即使標榜「天然植物染」,也不能保證對所有人無害。食藥署提醒,天然不等於不過敏,也不保證百分百安全。每個人對染髮劑的反應可能不同,使用時仍須審慎。
文字撰寫 | 遠見編輯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