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
曲狀桿菌是全世界最常造成細菌性腸胃炎的人類致病菌之一,是旅遊者下痢常見病因。曲狀桿菌症為全世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是常見的細菌性食物媒介疾病,只需500個細菌就可以致病。
圖片來源:Public Health Image Library (PHI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U.S.A.
特性
1. 革蘭氏陰性 (G(-)) 桿菌。
2. 具有鞭毛。
3. 微好氧菌。
4. 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在42~45℃之間,低於30℃或者高於47℃則無法生長。
發生原因
1. 曲狀桿菌通常發現於野生或飼養的牛、馬、綿羊、山羊、猴子、豬、狗、貓和各種禽鳥類之腸胃道,大量動物宿主是人感染來源。
2. 感染動物的排泄物可能污染土壤或水,又感染動物於屠宰過程其腸道內病菌常污染肉類。多數人感染途徑是由於食用污染之食品,如未煮熟家禽、肉品和未經適當滅菌之牛奶和水。
3. 在廚房處理受感染之雞肉、鴨肉,使用同一個砧板處理其他菜類也可能引起感染。
4. 直接接觸感染動物包括農場動物、寵物(狗、貓)和屠宰場動物也可能造成感染。
潛伏期
潛伏期為1~10天,一般為2~5天。
中毒症狀
1. 曲狀桿菌會侵入小腸表皮細胞,引起急性腸炎,臨床症狀為突發之腹部痙攣疼痛,大量含血之腹瀉,頭痛,衰弱及發燒,肌肉酸痛及倦怠,症狀可以持續一天到一週,甚至更長。
2. 幾乎每一個病人都有腹瀉的症狀,腹瀉可以從軟便到大量水瀉或血痢,且大部分的病人都有十次或以上的腹瀉。腹痛則通常是絞痛,排便時可以緩和。
3. 以小於五歲的孩童或是免疫機能較差的老年人的症狀較為明顯。對於免疫力較弱之人,可能導致敗血症、腸炎、血栓性靜脈炎、化膿性關節炎、黃疸及肝腫大等併發症。
治療方法
1. 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對於腹瀉的病人是最重要的。
2. 對於高燒、血便腹瀉或者一天腹瀉超過八次的病人,則會使用抗生素,不管有沒有服用抗生素,絕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康復。
如何預防
1. 不飲用未經殺菌處理之水,如自來水或山泉水,要煮沸後飲用;飲用經殺菌處理之乳品以及食用經加熱烹調之禽畜肉品。
2. 生食及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
3. 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4. 小孩應做好衛生防範措施,避免接觸可能感染病菌的貓狗。
5. 避免家畜禽食入被曲狀桿菌污染的草料和飲水。
6. 做好屠宰場的衛生管理。
台灣病例概況
1. 台灣近幾年來未有曲狀桿菌食品中毒案件通報情形。
2. 近年國際間發生情形:英國於2010年曾有參與婚宴的賓客確診曲狀桿菌症,調查發現與雞肝凍有關;而美國在2021年亦有通報池塘(Potters Pond)附近受污染貝類可能受曲狀桿菌污染而爆發疫情。
參考資料
1. 吳定峰、丘志威 (2003),食品微生物學精要,藝軒圖書出版社。
2. 陳樹功等 (2009),新編食品衛生與安全,華格那企業。
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人畜共通傳染病資訊網,傳染病介紹曲狀桿菌症網頁。(http://www.cdc.gov.tw/Category/List/D5YYjSMmebSCCElvf2Te4w)
4. 楊季融等 (2004),台灣地區新感染症候群-曲狀桿菌之初步報導,疫情報導,20 (6) : 30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