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982期 2024/07/12 如需引用本署圖文,請原圖文轉載並註明出處,請勿重製、刪減或修改內容

本期提要

  • 2.蚊蟲不要來!預防叮咬有一套

          炎熱夏日,蚊子嗡嗡嗡盤旋天際,不僅擾人,被叮咬後還可能出現紅腫、癢、痛、水泡、過敏等症狀,也可能抓破皮膚而導致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食藥署說明,當蚊蟲叮咬人時,會以「口針」刺入人體皮膚,注入唾液並攝取血液,而蚊子的唾液中含有的化學物質會刺激人體,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癢痛的發炎反應。大多數的人對蚊子叮咬所造成的症狀會在數日內消失,但是也有少部分的人對蚊蟲的唾液會產生較大的過敏反應或發燒症狀。

     

    預防蚊蟲叮咬,4撇步學起來
          日常生活中,民眾應養成預防蚊蟲叮咬的好習慣,尤其下列4點需注意:
    1.清除積水容器:蚊子幼蟲會在積水的容器大量孳生,包含水桶、花盆、瓶罐、鍋碗瓢盆等各式各樣廢棄物。只要是有積水的容器僅需約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大量產生蚊蟲。所以,隨手倒掉積水容器,可有效避免蚊蟲產卵滋生,造成環境危害。
    2.穿著長袖衣褲:若外出到容易有蚊蟲出沒的地方,建議穿著合身、淺色長袖能遮蓋皮膚的衣褲,以有效防蚊。
    3.安裝防蚊設備:正確裝設紗窗、紗門或蚊帳等防蚊設備,以降低蚊蟲靠近叮咬的機會。
    4.選擇合格的防蚊液:皮膚裸露部位,建議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准的防蚊產品來預防蚊蟲叮咬,因為市面上防蚊液產品種類繁多,成分多為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的產品較為常見。若是易過敏者,建議先以小範圍噴塗於手背內側,如沒有紅、腫、熱、痛、癢等過敏反應,再擴大範圍使用。

          食藥署提醒,選擇防蚊液時,除了防蚊液濃度,民眾也應注意適用對象、成分標示與注意事項,尤其使用於兒童或嬰幼兒,更需要慎選防蚊產品。此外,許多家長對於嬰幼兒使用防蚊液相關產品有疑慮,所以改塗抹標榜天然的精油類防蚊產品,此類產品挑選時,需避免使用添加薄荷或樟腦等相關成分,以免引發嬰幼兒嚴重不良反應。

食品藥物管理署 更多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訂閱/取消電子報

l 個人訂閱: 便民服務 > 訂閱電子報 > 輸入e-mail >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管制藥品簡訊
l 團體訂閱: 便民服務 > 下載專區 > 其他下載 > 團體訂閱管制藥品簡訊申請單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每週告知您食品、藥品、化粧品、醫療器材等時事新知。
管制藥品簡訊:每季告知您管制藥品的國內、外新知與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