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牛海綿狀腦病(BSE)專區

Infectivity in Skeletal Muscle of Cattle with Atypical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中文摘要
| 發布日期:2012-05-08 | 更新日期:2012-05-28 發布單位:品質監督管理組

內容摘述如下:

摘要
    在2004年,非典型牛海綿狀腦病(稱為BASE或BSE-L),藉由主動監測,在意大利被確定,隨後確認發生在歐洲、北美、加拿大和日本等不同的區域。BASE僅影響在相對較老的牛體上(牛齡大於9歲),在神經病理學表現型方面、生化疾病相關普利昂蛋白(PrPSc)和變異型的生物學特性,都與狂牛病有顯著不同。BASE的神經病理學特點是有普利昂蛋白澱粉樣蛋白斑的存在,優先出現在嗅覺區、海馬和丘腦,腦幹則相對較低的涉入,相對於典型狂牛病。BASE分子的特色是一種PrPSc型,區別在於比BSE-PrPSc有分子量較低的抗蛋白酶核心(PrPres),以西方免疫墨點法,帶有單醣基化蛋白帶優勢。
    在過度表現牛普利昂的轉殖基因小鼠(Tgbov小鼠)的傳輸試驗顯示,BASE比狂牛病株應更具侵襲性。此外,過度表現人體普利昂的基因轉殖小鼠以及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更容易受到BASE感染遠高於狂牛病。總體而言,這些數據提高關注在傳播BASE到人體的潛在風險,迫切需要去確定周圍組織的BASE影響牛的周邊組織傳染性的存在和分佈。
    為了探討這議題,我們將實驗和自然的BASE牛的不同外圍組織接種到Tgbov小鼠,發現各種骨骼肌具傳染性和PRP-免疫沉積在個別的肌纖維。不同牛體(不同病程、不同牛種)肌肉來源有不一樣的BASE感染力。

結論
    從此篇文獻雖可獲知感染BASE的牛隻肌肉會傳染BASE到過度表現牛普利昂的轉殖基因小鼠(Tgbov XV),但在不同的肌肉有不一樣的結果,再現性仍有待再確認。感染力及侵襲性不如腦組織強。脾腎內臟組織不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