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急性E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E)
| 發布日期:2017-09-14 | 更新日期:2021-07-08 發布單位:食品組

急性E型肝炎 (Acute Hepatitis E) 

E型肝炎是由E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列屬我國第三類法定傳染病。E型肝炎病毒流行區通常發生於環境衛生較不好的開發中國家。E型肝炎流行病學特徵及臨床病程與A型肝炎類似。

  急性E型肝炎

E型肝炎病毒圖片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patitis_E

E型肝炎病毒特性 

E型肝炎病毒為一種球形、無套膜、直徑約為32-34 nm大小的單股核醣核酸 (RNA) 病毒。 

 

發生原因

1.     經由糞口途徑傳染,急性E型肝炎病患的糞便含有大量E型肝炎病毒,若污染水源及食品就可能感染給其他人。 

2.     在豬血及豬糞中曾分離出基因序列相當近似人類E型肝炎病毒的病毒,故豬肉中的病毒可能經由食用未煮熟的豬肉而感染民眾。 

 

潛伏期 

E型肝炎的潛伏期約1564天,平均潛伏期2642天。  

 

發病症狀 

發病症狀可能有黃疸,身體不適,食慾降低,腹痛,關節痛,肝腫大,嘔吐和發燒等症狀。 

 

治療方法 

目前並沒有特效解藥,僅能使用支持療法。  

 

如何預防 

1.     要徹底加熱:農畜水產品應徹底加熱後再食用,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 

2.     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3.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餐飲業者應確保農畜產品之來源,且用水要衛生,不可生飲。 

4.     要洗手: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品前應徹底洗手雙手,若前往E型肝炎病毒流行的國家旅遊時,更應注意飲食衛生。 

 

參考資料 

1.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網頁。(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eEGcfcrF_6wTjQL36KmkxA)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09)。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防治工作手冊。 

3.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12), Bad Bug Book (Second Edition). ( https://www.fda.gov/food/foodborneillnesscontaminants/causesofillnessbadbugbook/)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