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過氧化氫 (Hydrogen peroxide)
| 發布日期:2021-03-05 | 更新日期:2021-07-08 發布單位:食品組

 

過氧化氫 (Hydrogen peroxide)

  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為家庭中常用的漂白劑及消毒劑。我國規定過氧化氫可使用於食品(麵粉及其製品除外)作為殺菌用,但在最終產品中不得殘留,食品加工所使用之過氧化氫必須符合食品添加物之相關規定。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 (FAO/WHO)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 (JECFA) 評估過氧化氫的安全問題,認為人體腸道細胞之觸酶可將過氧化氫分解,因此食品若殘留少量的過氧化氫,消費者攝入不需有安全上的顧慮。由於過氧化氫在與食品接觸後並不安定,因此無法提供有意義的每人每日容許攝取量 (ADI) 之資訊。 

過氧化氫結構式

圖片來源:
http://www.windows2universe.org/physical_science/chemistry/hydrogen_peroxide.html

 

特性 

1.     過氧化氫為無色澄清狀液體,沸點為152 

2.     低濃度(如 3%)的過氧化氫,主要用於殺菌及其他醫療用途,接觸到身體時,可因酵素作用,分解為氧氣及水。 

3.     高濃度(大於10%)用於紡織品、皮革、紙張、木材製造工業,作為漂白及去味劑。 

4.     高濃度(大於10%),具有強氧化力,可造成皮膚、眼睛及腸胃道的腐蝕性傷害。 

5.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將過氧化氫列為group 3,表示為動物之致癌物質,但對人體無法判定為人類致癌物。 

 

中毒發生原因 

1.      過氧化氫在食品工業上,經常用於食品的漂白、微生物的控制及無菌包裝上。過氧化氫亦應用在榖類及堅果加工的副產物轉變成低熱量、高品質的粉末產品之加工過程中。除此以外,過氧化氫還經常用於器具洗滌上。 

2.      過氧化氫具有殺菌、防腐及漂白作用,在食品添加物中屬於殺菌劑的一種。製造商為防止產品於室溫久置色澤變暗,影響產品外觀及消費者購買意願,常使用過氧化氫以達到改善食品外觀顏色的目的。若是製造時添加過量、原料加熱時間不足,或煮熟後才浸泡過氧化氫,常會使食品中仍殘留過氧化氫。

3.      國內歷年來曾驗出過氧化氫殘留之違規食品有魚肉煉製品(如魚丸、魚板、魚捲及魷魚絲等)、魚翅乾品、麵製品(烏龍麵、濕麵條、油麵及米苔目等)、豆類製品(干絲、豆干及麵腸等)、新鮮蓮子及鹽水雞等。

4. 除了食品之外,免洗筷、竹籤及牙籤也可能有過氧化氫殘留的問題。

 

潛伏期 

過氧化氫造成中毒症狀的潛伏期較短,約30分鐘至2小時。

 

中毒症狀 

1.     低濃度的過氧化氫,僅具輕度刺激性質,甚少產生明顯中毒症狀。但若食用過多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或腹脹等腸胃道刺激症狀,甚至還會導致腸胃道潰瘍、出血、黏膜發炎等危險。 

2.     高濃度的過氧化氫,中毒症狀則主要以腐蝕作用為主,可以產生咽喉、食道及腸胃道潰瘍、局部壞死、出血、腹脹、腹痛、穿孔等症狀;當然也較易造成血管或其他器官的氣體栓塞。

 

治療方法 

1.     對於低濃度的過氧化氫中毒,通常不須特殊處理,可用120~240毫升的水及牛奶,稀釋胃內的過氧化氫即可。如仍產生明顯嘔吐、吐血、腹痛者,再行就醫。 

2.     暴露大於10% 濃度過氧化氫的患者,則不宜催吐,應至醫院觀察,是否產生腸胃道腐蝕、穿孔、氣體栓塞、抽搐等併發症。

 

如何預防 

1.     在購買食品時勿以產品之色澤為取向,對於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色澤太多的食品,在選購時要提高警覺,以減少購買到違規食品的機會。 

2.     選購食品時應認清完整之標示,包括:品名、內容物名稱及重量(容量或數量)、食品添加物名稱、廠商名稱、電話地址及有效日期。切勿貪小便宜向來路不明的商販購買,以免有問題時無從追蹤毫無保障。 

3.     可藉由開水烹煮並將鍋蓋打開揮發水蒸氣後再以多量水浸泡,並經常換水,就能將殘留之過氧化氫轉移至水中,達到去除過氧化氫的效果。 

4.     為符合環保、安全與衛生,應儘量少用免洗筷,如果要使用免洗筷時,避免使用太白的免洗筷,因為太白的免洗筷可能有過度漂白的風險存在。 

5.     衛生機關不定期抽驗檢測過氧化氫殘留量,亦能為消費者把關。 

 

台灣病例概況
 

實際案 

1.     103年,民眾至牛排店用餐,攝食牛排、鐵板麵等餐點後,陸續出現嘔吐、頭痛、頭暈等症狀,經採集人體檢體及食餘檢體皆未檢出病原菌,惟生麵條檢出過氧化氫。 

2.     102年,高雄市學生食用團膳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經採集食餘檢體,鐵板麵檢出過氧化氫 

 

參考資料

1.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http://nehrc.nhri.org.tw/toxic/toxfaq_detail.php?id=64)

2.     蘇淑珠等 (1999),食品中過氧化氫之定量及其消退情形之探討,藥物食品分析期刊,7 (2) : 142 

3.     朱正明等 (2009),免洗筷中二氧化硫、過氧化氫及聯苯殘留之調查,藥物食品檢驗局調查研究年報,27 : 230-236 

4.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1999) Re-evaluation of some organic chemicals, hydrazine and hydrogen peroxide. 71 : 671-689.